第(2/3)页 苏宇跑进屋,拿起电报看了起来。 果不其然,三五天就搞定了,郑家的人脉,厉害啊。 “做饭了吗?一会炖一只野兔,我去一趟爷爷家,回来吃饭。” “想吃野兔啊?兔子呢?” “你去小木屋那里取呗,我忘了拿回来了。” “对了,记得让他们替你剥了皮。” “晓得了。” 苏宇也不停留,直奔老院子。 来到老院门前,他还有些踟蹰,但想了想,他又不怕大伯一家,干嘛怕见面?何况当他稀罕来大伯家啊?他是替老爷子办事。 搁古代,那就是钦差大人,即便是太子也不能干预。 于是乎他勇敢敲门,开门的是王翠花,苏宇是第二次见,新媳妇过门需要认门。 通常情况下是小姑子领着,或者嫂子领着,但王翠花虽然有小姑子,苏曦,但她哥结婚她压根没露面。 可以说,只闻其名,未见其面。 但这是习俗啊,又不能忽略,不然见了面,怎么叫人?你都不认识啊,或者认不全,家门口朝那都不认识,还算一家人嘛? 而三叔家瞳瞳,原本也可以,但她上学,压根没回来,那就只能找院里的妇女,陪同前去。 许多没有女儿的家庭,就是这么干的,找个同辈的妇人,领着去认门即可。 也就是收改口费,顺便认门。 大伯一家找到院里人,又不可能特意叮嘱人家,认门就别去老二家去了,我们断亲了。 所以这话不能说,院里那位妇人就领着王翠花,去了三叔家,他家近,又去了苏父家,也就是二叔家。 之所以去,是因为苏父自作主张贴了红喜字的缘故,人家觉得都贴了喜字了,即便结婚时苏父没去,想必也应该偷偷给了份子钱了。 老大家没有明言,要是不领过去认二叔,事后搞砸了,算谁的? 所以王翠花是去过二叔家的,她虽然没见过苏宇,但在客厅,见过苏宇的相片,也知道苏宇跟她家的矛盾。 第(2/3)页